最近这几年亲子鉴定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活中很中场景都开始出现亲子鉴定的应用。那么到底亲子鉴定是什么原理?有什么用处?准确度又如何呢?
什么是亲孑鉴定?
是指运用生物学、遗传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根据遗传性状在子代和亲代之间的遗传规律,判断存在争议的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亲生关系的鉴定。
亲子鉴定鉴定原理介绍:
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人类正常情况下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孩子的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其基本原理有以下两点:在明确孩子的某个等位基因是来自生父,而被控父亲(AF)并不带有这个基因的情况下,就不符合遗传规律。检查多个遗传标记,如果观察到不符合亲子遗传规律的现象很多,就可以排除他是孩子的生父。显然,检查的遗传标记越多,非生物学父亲被排除的概率就越大。
在明确孩子的某些等位基因是来自生父,而被控父亲(AF)也带有这些基因的情况下,不能排除他是孩子的生父。这时可以计算如果判断他是孩子生父,理论上的把握度究竟多大。
亲子鉴定的应用:
不确认孩子是否亲生,私下了解亲生关系;
办理户口,医学出生证明,入学,出国,公证等需要出具的亲子关系证明;
孕期了解胎儿的亲生关系;
私下确认全同胞、爷孙、叔侄等亲缘关系。
亲子鉴定的准确度如何?
总的来说,正常办理的DNA亲子鉴定的结果准确度为99.99%。
根据国标《亲权鉴定技术规范》GB/T37223-2018规定:在满足8.3~8.5的条件下,累积亲权指数大于10000时,支持被鉴定男子(或被鉴定女子)是孩子生物学父亲(或母亲)的假设。鉴定意见可表述为:依据现有资料和DNA分析结果,支持被鉴定男子(或被鉴定女子)是孩子的生物学父亲(或母亲)。
如果在鉴定文书里使用其他数学或词语的表达式时,应定义并解释其含义,使委托人或法庭了解其意义。如要将亲权指数值转换为传统使用的父权相对机会,应同时给出转换时所采用的前概率。例如,某案累积亲权指数为10000时,可以表述为本案累积亲权指数为10000,在父权前概率为0.5时,父权相对机会为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