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亲子鉴定的误解有哪些,亲子鉴定是绝对准确的吗
2016-11-29 11:37 机构:DNA亲子鉴定中心
  我国亲子鉴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鉴定方法主要依靠白细胞抗原的检测,并结合其他常规的红细胞血型检验。由于这一套基于蛋白质水平进行的血清学亲子鉴定技术的检测指标大多数准确性有限,多态性不高。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种新兴的聚合梅链反应技术被应用于亲子鉴定,人们可以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直接对人类遗传物质本身的结构物证进行分析,以获得亲缘关系的证据。
 
  人们对亲子鉴定的误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误解之一:亲子鉴定就是验血型。
 
  应该说亲子鉴定是始于验血型,但血型鉴定有其先天不足,由于人群中的血型多态性较差,不同人之间血型相同较多,因而要做到精确鉴定,必须检验更多的项目。再说,血型鉴定的材料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容易变质,且对鉴定材料要求较高,取样量又多,如果当事人一方已死亡,就难以取材。目前DNA分型正在取代血型来做亲子鉴定,特别是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NA亲子鉴定不仅仅精确度大大提高,而且通过一滴血、一颗牙齿、一块骨骼、一根头发均可成功地做出亲子鉴定。
 
  误解之二:只要能做血型检查的部门就能做亲子鉴定。
 
  DNA亲子鉴定是一门技术性相当强的工作,不仅仅对仪器设备、工作人员要求很高,而且还应具有对检验结果正确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权威性,委托人最好选择有关政法部门认可的鉴定机构,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事件会涉及法律纠纷,经政法部门认可的鉴定机构出具的报告较为客观、准确、公正,否则容易导致旧疑未释,又添新惑。
 
  误解之三:亲子鉴定排除是绝对正确的,认定是相对正确的。
 
  自从采用DNA亲子鉴定技术以后,不仅仅亲子排除的准确率达到100%,亲子认定的准确率也接近100%,因此,DNA亲子鉴定技术几乎可以做到“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